從筆記工具到思維架構:打造真正屬於你的筆記系統

 


內容目錄(toc)

本文作者為Wang Joan,感謝授權本站轉載。


我來小小地談論一下筆記系統,我覺得這是每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都必須建立的機制,也是一種在腦中運作的機制,而非只是工具上的使用而已。

首先,你要知道,筆記不是記事,坊間有很多教人如何記事的課程,但這跟筆記無關。

筆記是寫給三年後的自己看的,不是當下或明天的自己。

面對一堆筆記,三年後的你還看得懂且有感覺,那才是正確的筆記方法。

我的筆記,效率可以很快,也可以很慢,具體差別在於「我有沒有打開筆記系統機制」?

大腦對資訊的處理方式


所謂的筆記系統機制,就是你的大腦對於資訊的處理方式與分析方法。例如:當你看到一篇報導時,你會如何看待、分析這一篇報導?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,那麼這樣問自己也行:

  1. 這個資訊是真的嗎?有證據支持/反對你的看法嗎
  2. 別人對這個資訊的看法也是一樣的嗎?
  3. 若1與2衝突,那是哪裡有問題?
  4. 關於3提出的問題,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?

這就是一種辯證思考的方式,而要做好筆記,首先要養成的就是這種辯證思考的能力。

在我的手寫筆記中,會穿插一些空白處,甚至是空白頁面,作為批判性思維(critical thinking)的專用區域。在完成與不斷迭代補充批判性思維之前,這門課程的精華都還是老師的,不是自己的,自己暫時都還只是一個還算努力的資訊搬運工。

建立一個大腦內的框架


再來,你需要一個大腦內的可執行框架。這個框架,主要是用來幫助你將資訊分門別類的。

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,你才能養成快速將資訊分類的能力,就如同你的電腦螢幕的桌面,你如何分配整理資料夾,也就是你大腦內框架的映射。

說一個有趣的事情,有一次我參加某個心智圖的課程,結果投影到螢幕上的桌面,那不是亂,而是驚人的亂!上頭幾乎沒有資料夾,桌面上都是散亂的文件檔案,那場演講,想當然爾也是很驚人的糟。

最簡單的大腦框架,其實可以利用顏色來分類,人們最常見也最為熟悉的色彩,就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彩虹色。如果再加上白色、灰色和黑色,這樣你就已經有十種顏色可以運用,足以分類和組織你的大腦框架了。

挑選自己順手的工具


所謂挑選順手的工具,我指的並不是數位筆記工具,本文不討論這個主題。如果你對筆記軟體有興趣的話,可以看這裡

我所謂的工具,是指那些能與手寫筆記匹配的系統,同樣你可以利用前一個單元所提到的十種顏色來運用,熟記每一種顏色的用途與意義。如此一來,會對你在手寫筆記的過程中,帶來很大的幫助。

黑色一定是我的文本主體,我的筆記標題、內容文字幾乎都是用黑色完成。

紅色是醒目提示,穿插在黑色之中,這樣的對比性強,而且,美。紅配黑,真的在紙張上的效果很美。

綠色是AHA提示,也就是當某個資訊或講師說的哪句話讓你如醍醐灌頂時,那就是AHA moment,這種內容就拿出綠色來書寫下來。未來當你想快速review上課時的震撼時,只需要優先看綠色即可。

咖啡色是笑話專區,只要講到哏、笑話,我都會用咖啡色來書寫。因為哏跟笑話都有時效性,筆記是寫給三年後的自己看的,而這種時效性在三年後你可能就想不起來了!所以用一個專屬色給它,想不起來的話,至少還知道要去搜尋那個哏曾經是啥意思。

藍色,是我最少用的顏色,主要是因為藍色很容易跟黑色搶色,再來大多數的藍色都太暴力,很容易搶佔視覺焦點,忽略紅色或綠色,因此藍色我幾乎不用。會用到藍色,那八成是我拿錯筆了。

紫色是critical thinking的專用色,不太紫的紫,淺紫羅蘭的紫,這個顏色用於課後複習時,補充自己的思維專用的顏色。我喜歡它淺淺的,因為在一堆黑紅色主體的環境中,淺紫色反而能吸睛,也可以讓筆記畫面更加唯美。

淺桃紅色是加強critical thinking的專用色,正桃紅太辣眼睛,淺桃紅剛剛好,這個顏色是用來補充critical thinking的,也就是第一次複習時,用淺紫色寫上自己第一層次的補充思考與延伸想法。而淺桃紅則是用來再過幾天複習淺紫色的內容時,寫上第二層次的更多發想。

淺紫跟淺桃紅在視覺上有很好的延續效果,等於在告訴大腦:我們是一夥的,是思想的延續,是快思慢想裡面「慢想」的結果總彙。

美,很重要,不是字體美不美,而是配色,配色好看的話,同一份筆記才會一看再看,一想再想。

設定主從架構與標題


也就是主標題、次標題和子標題,有使用過Microsoft Power Point都會有這個概念,筆記也是一樣的道理。你需要透過主、次、子標題的建構,在大腦中就清晰存在,且能夠分類好各項資訊。

因此,多數線上課程我會採用1.5倍到2.0倍速先看一次,專心連續看完一整個章節,裡面可能有七、八小節,這時候我可能會擷取一些不需要手寫的投影片內容,擷圖方式則使用mac的shift+command+5,固定位置擷圖,只需要按enter就一直擷圖一直爽了。

我把擷圖都丟在Word裡面,預設紙張大小為A4,邊框則是筆記本的寬度減去兩公分,這樣貼上去比較不會卡邊或是過長礙眼。

然後,就打開YouTube看幹片,特別是那種搞笑的、淒美愛情的、刑偵的或歷史解密的影片都好,反正跟我剛才看的課程完全無關的那種影片就對了。

Why?因為我要啟動大腦的「後設認知」,十分鐘前大腦還專注在線上課程的內容,突然間又被YouTube的影片搶走了聚光燈,也就是汪老師講的系統一

這時候,「後設認知」就被打開了,當我浸淫在幹片們帶來的多巴胺時,後設認知正在瘋狂努力地把課程資訊分門別類,做它自己該做的事,別吵它!它大概需要一小時的時間,剛開始的你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,反正2.0倍速看完一部穿越劇大概也就一小時多,剛好後設認知工作完畢。

然後你就可以再看一次線上課程,同樣是完整看完一個章節,裡面包含七、八個小節,這時候用1.5到1.2倍速都可以,Word在一旁同步調整擷圖大小。

後設認知會讓你知道哪些圖可以刪掉,哪些地方需要你改成手寫筆記,甚至是怎麼寫、用什麼顏色以及用什麼方式書寫。

反覆觀看擷圖內容


再讓後設認知專心工作吧,打開YouTube找一個長度大約一小時的幹片,以2.0速度播放。這半個小時的時間,足夠你列印擷圖跟裁切擷圖了。

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,每一次切割擷圖框時,都再看一次擷圖的內容,但耳朵還是繼續在聽著幹片裡的情情愛愛。

我在幹什麼?其實就是讓耳朵被YouTube霸佔,然後手眼心都著重在裁切出來的內容上頭,這時候你的critical thinking會不自覺得開始隨著刀片劃過的過程被啟動,該被cut掉的想法也會一併被cut。

你不是在浪費時間看YouTube娛樂,而是讓自己進入到另一種沉浸式體驗的模式之中,讓自己每一節課都critical thinking一次以上,進而養成這個好習慣。

用一倍速播放課程


這時候可以一倍速播放課程了,同樣的,這裡指的是看完一整個章節,也就是七八小節的意思。

當你已經有了裁切好的擷圖,已經有了第一次、第二次的後設認知推導出來的框架,也有了一次以上的critical thinking,就可以開始寫筆記了。

寫筆記時,第一步就是按照後設認知的框架,可以利用顏色、字體大小把框架建構好,把老師說的內容快速地寫下來。中間需要一些space鍵暫停,因為用口紅膠貼擷圖還是需要時間的,這時間你的眼手的注意力被口紅膠佔據,而大腦就又不小心啟動了後設認知。

結果就變成了你本來要貼擷圖前,已經想好要寫下的筆記內容,在貼好擷圖之後,你寫下了不同的內容。道理很簡單,這就是因為後設認知又幫你偷偷地再次思考了一輪。

請注意,這時候你會很想把critical thinking寫上去,但不要,千萬不要。

因為這時候的critical thinking都還是很淺層的,還有很大的擴張空間,請不要寫!這樣,大腦就知道還有一件事還沒做,當你睡覺時,後設認知就會幫你做完這些事。

進入放鬆的觀影模式


做完以上的事情之後,放手,可以真正安心地去看YouTube,看疑案解析,重新看《豪斯醫生》。這時,你需要讓自己進入真正放鬆的狀態,讓後設認知有機會安靜地整合。

你在YouTube所觀賞的影片,或是Netflix、Disney+的內容,與課程愈無關愈好!道理很簡單,因為愈無關,critical thinking所受到的刺激就愈強烈,所激發出的想法也愈跳躍、愈有創意。

起床後,你應該會迫不及待的想把塞滿腦子的critical thinking都寫出來,這是正常的反應。

但我還是建議你稍等一下,先吃個富含碳水的早餐吧!富含碳水的早餐會讓你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,這時候除了字醜之外,其實很適合發想與深思,趁這時候把你的critical thinking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下來,補充到你的原始筆記上。

第一天的反思我會用淺紫色,第一天之後的都用淺桃紅⋯⋯這是我的習慣,你也可以有自己喜好的顏色。當然,我也可能想到一些有趣的哏,這時候就會用咖啡色寫上去。

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


所以,同一段課程章節看了三次,分別是2.0、1.5及1.0倍速,的確是比你原本看一次的時間來得長一倍左右,但你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,你的大腦可以反芻很多很多次,你還順便看了YouTube學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知識點。

不管怎麼說,都比你看一次課程,然後啥也沒得到來得好啊!

這時候,你腦中應該也會對有些段落感到霧茫茫的,可以用鉛筆在一旁寫下時間戳記的秒數,這樣可以讓你看到鉛筆字跡,就知道這一個部分要再次重溫一次。如果一次不夠的話,那就再來兩次。

那些會讓你覺得霧茫茫的地方,其實就是你潛意識在告訴你這裡還可以深挖的意思,留個幾天給它慢慢挖吧!你要做的就是標記時間,多重溫幾次,然後讓大腦自己想通。

善用便利貼


便利貼,你絕對需要好的便利貼,唯一推薦3M的!其他款便利貼很容易在你翻頁時就脫落了,會哭死欸!

說到3M便利貼,我有一抽屜的存貨,各種尺寸、顏色都有,這是用來幫助我寫下具體執行方案用的。

筆記是用來書寫給三年後的自己看的課程重點,便利貼則是給現在的我看的執行方法。例如我想到了在工作上如何應用這個課程重點,我就會寫在便利貼並貼在相對的位置上,便利貼折一下的背面也可以記錄成效,等於是驗證欄位的用途。

做筆記的小技巧


  • 對於深色底的擷圖,我會用立可帶在上面畫上一條,然後註記筆記上去。
  • 對於淺色底的擷圖,我會直接用黑色或紅色,註記上去。
  • 圖片跟圖片間的關聯性,一定要用箭頭標示清楚,單箭頭與雙箭頭的意義應該大家都知道吧!
            → 若A則B
            ↔︎ 互為推導
            ⇒ 是A也是B
            ⇌ 用來釐清AB關聯性的
  • 符號的應用:你要有自己的一套符號系統,最好也是大家都看得懂的,像是:
            ≠ 不等於
            ≈ 類似、相近於
            ≡ 定義,絕對定義
            ∵ 因為
            ∴ 所以
            ⊕ 異或(互斥或,exclusive OR),與一般的邏輯或不同,當兩兩數值相同時為否,而數值不同時為真


後記


感謝臉書好友Wang Joan不藏私,跟大家分享她如何建立筆記系統的方法。這篇文章的確值得多讀兩次,並且採取行動唷!

筆記不僅僅是資訊的記錄,更是對資訊進行深度思考和分類的過程。大家若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筆記系統,不僅能讓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高效,也能在多年後回顧時依然感受到當初的啟發。透過顏色分類、辯證思考和後設認知等方法,我們可以讓筆記變得更加有條理和有價值。

現在就開始重新審視你的筆記習慣,思考如何讓筆記不僅僅是記錄,而是未來能持續帶來價值的智慧泉源。試著用不同的顏色來分類資訊,並訓練自己養成辯證思考的習慣。最後,不妨試試後設認知的方法,讓你的大腦在潛意識中幫助你整理和反思所學到的知識。

當你看到筆記成為你三年後依然珍視的智慧財富時,你會感受到這一切努力的價值與意義。現在,讓我們採取行動,開始優化自己的筆記系統吧!

Buy Me a Coffee

張貼留言

0 留言
* Please Don't Spam Here. All the Comments are Reviewed by Admin.

Top Post Ad

Bottom Post Ad